后卫主导的选秀大年
2016年NBA选秀大会被誉为“后卫之年”,从模拟选秀到最终结果,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控球后卫或得分后卫。这一现象在近年选秀中较为罕见,通常状元热门会包括内线大个子或全能锋线,但2016年却有所不同。
当时,本·西蒙斯(Ben Simmons)和布兰登·英格拉姆(Brandon Ingram)被视为状元的两大热门,而他们虽然身高接近锋线,但技术特点更偏向控球型球员。此外,贾马尔·穆雷(Jamal Murray)、巴迪·希尔德(Buddy Hield)等纯后卫球员也在乐透区被选中。
为何后卫如此抢手?
1. NBA战术趋势变化
2016年正值“小球时代”兴起,勇士队的“死亡五小”战术席卷联盟,球队更加重视外线投射、快速转换和持球组织能力。因此,具备出色控球、传球和投射能力的后卫成为各队争抢的对象。
2. 西蒙斯的全能潜力
本·西蒙斯虽然身高2.08米,但打法更像控卫,他的传球视野、突破能力和防守全面性让76人毫不犹豫地用状元签选中他。尽管他的投篮短板明显,但当时的球探报告认为他的组织能力足以改变球队进攻体系。
3. 英格拉姆的锋卫摇摆属性
布兰登·英格拉姆被湖人以榜眼签选中,他的身材和技术让他能胜任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两个位置。他的持球进攻和投篮潜力让球队相信他能成长为顶级得分手。
4. 优质射手稀缺
像巴迪·希尔德这样的纯射手在2016年选秀中非常吃香,因为联盟对三分球的需求激增。希尔德在大学时期就以精准投篮闻名,最终在第6顺位被鹈鹕选中。
选秀结果回顾
最终,2016年选秀的前五顺位如下:
1. 本·西蒙斯(76人)——全能控锋,但因伤缺席新秀赛季
2. 布兰登·英格拉姆(湖人)——锋卫摇摆人,现为鹈鹕核心
3. 杰伦·布朗(凯尔特人)——身体素质劲爆的双能卫
4. 德拉甘·本德尔(太阳)——欧洲大个子,未能兑现天赋
5. 克里斯·邓恩(森林狼)——防守型控卫,后辗转多队
尽管西蒙斯因伤推迟首秀,但这一届选秀仍然涌现出多位全明星级别球员,如杰伦·布朗、贾马尔·穆雷等。
结语
2016年NBA选秀之所以后卫扎堆,既反映了联盟战术风格的转变,也体现了球队对全能型球员的偏爱。尽管部分高顺位新秀未能达到预期,但这届选秀仍然为NBA输送了多位关键球员,影响了未来几年的联盟格局。